上海從何而來?上海人從何而來?現有的資料表明,170多年前,上海開埠,來自江蘇、浙江的移民開始在黃浦江邊聚集,現在多數上海居民的祖輩就是江蘇人、浙江人。復旦大學發布了一份《長三角人口遷移流動研究報告》,報告透露,從上世紀90年代至2010年,上海迎來了新一輪移民高潮,而越來越多的新上海人,仍以江蘇、浙江移民為主。
外來人口中
蘇浙移民占兩成
報告引用了第五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上海市2000年的常住人口為1600萬左右,2010年為2302萬左右,增加近70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僅增加90萬人,常住人口的增加數是戶籍人口增加數的7.6倍。而據2010年的統計數據,上海有近900萬的外來人口,其中由長三角內部江蘇和浙江兩省流入的數量分別是150.35萬和45.05萬,占外來人口總量的21.7%。
負責此項報告的課題帶頭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認為,人口遷移的趨勢顯示,上海人口結構中,新上海人的比例越來越高,而新上海人的來源,仍然是江蘇和浙江,以長三角區域內部人口流動為主,這與上海開埠之初驚人地相似,這表明,長三角地區從歷史上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且延續至今,未來,長三角地區的22個主要城市不應只局限于交通、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更應關注社會領域的合作,除了實現經濟一體化外,還要實現人口與社會管理一體化、社會保障的一體化、教育衛生服務的一體化。
集聚效應增
城市管理有壓力
任遠認為,目前,長三角以外地區的人口仍在向長三角內流動,而長三角之內的人口還在向上海集聚。任遠說,現在一種說法,叫“逃離北上廣”,但從實際數據看,并不準確。眼下,上海、北京人口遷移流動集聚的態勢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在進一步增強。
未來,上海人口將進一步增加,上海周邊的長三角地區,如蘇州等地,也將出現千萬人以上的超大城市。而當上海城市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將形成對城市管理的巨大壓力,當前最為緊迫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新移民對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訴求。
任遠提出設想,希望上海的教育、衛生、文化、娛樂等行業對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開放、輻射。比如,上海有這么優秀的醫療衛生資源,可以向長三角開放,前提是整個長三角的衛生體系實現一體化。上海的醫療資源可以為長三角每個城市的病人治病,各城市的醫療保險費也可以轉到上海來。
類似的合作模式,將為長三角各城市帶來共贏,而對上海而言,各類資源向長三角開放,一方面可以減少人口聚集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提升上海的服務業水平,能為上海帶來經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