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在網上舉辦的廣交會將如何克服產品體驗性較弱等困難?又將對我國穩外貿起到多大作用?
6月15日,展期為10天的第127屆廣交會將正式開幕。與往年相比,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舉辦的廣交會有了許多新的變化,比如選擇在網上舉辦,同時,舉辦期間不向企業收取參展費用,也不向參與同步活動的跨境電商平臺收取任何費用等。
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廣交會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搶抓訂單、穩住外貿基本盤的重要平臺,那么,此次在網上舉辦的廣交會將如何克服產品體驗性較弱等困難?又將對我國穩外貿起到多大作用?
據悉,本屆廣交會按16大類商品設置50個展區,所有展品于6月15-24日同期上線展示,屆時,預計有6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展示創新產品。而廣東省作為東道主及外經貿大省,目前全省共有4268家企業參展,展位總數1.3萬個、占全國的21.7%。
迄今為止,廣交會創辦63年來從未間斷,今年即便受疫情影響,廣交會也并未取消,而是選擇在網上舉行,這屬首次,也是本屆廣交會最大的一個變化。
廣交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李晉奇在近期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交會網上舉辦是應對疫情沖擊的務實舉措,今年以來,全球多數展會已經取消或延期,全球范圍的旅游警示、交通限制和出入境限制都極大地增加了舉辦廣交會實體展的難度。而網上舉辦既有助于疫情防控,又能保證貿易活動的正常進行,可以最大程度對沖疫情影響,保障展會的連續性,有效聚攏人氣,促進參展商與采購商的交流合作,緩解企業實際困難。
此外,近年來,每屆廣交會參展企業約2.5萬家,到會境外采購商約20萬人,是廣大企業結識客戶、拓展國際市場的最重要渠道。廣交會上結識的客戶還帶動了會后的大量成交,參展企業會后成交額占其與廣交會客戶總成交額的比例約為八成。
李晉奇稱,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疊加國際市場需求持續疲弱、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我國外貿遭遇的挑戰前所未有,企業履約接單困難凸現。創新方式在網上舉辦廣交會,有利于幫助企業搶訂單、保市場,增強外貿企業信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記者坦言,即便沒有疫情,我們也應該在廣交會上發揮互聯網的功能,目前廣交會所使用的線上操作,一方面是我們本應朝此努力的方向,現在只不過加快了步伐;另一方面則是為應對疫情不得已的救急措施。但總體來說,我們還是應該循序漸進,強調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突破未來廣交會的瓶頸,比如說邀請客戶有限、參展商有限、面積有限、產品有限等,但這些問題通過線上的方式,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岳彩周 徐超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