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里的診斷程序,大家都知道,“望聞問切”嘛。可是具體是怎么回事,具體應該怎么去做,就不甚了解了。
“望”,是中醫(yī)四診里的最基礎也是最主要的一步,是從外在的表象入手,通過嚴密的分析和論證,來判斷有病之人的內在狀況和變化,即“以表知里”。
《管子·地數(shù)》中提到,上有丹砂的地方,下面就有黃金;上有慈石的地方,下面就有銅金;上有陵石的地方,下面就有鉛錫赤銅……這是“以表知里”在地質學方面的應用。
用在人體上同樣是這個道理。中醫(yī)學常用這種方法來揣測、分析、判斷內臟的狀況。“臟”在古代就是“藏”的意思,即是隱藏在身體內的器官。可以借助觀察分析身體外在的生理、病理現(xiàn)象,來判斷內在臟腑的功能特點,而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極豐富的經(jīng)驗。
例如,通過觀察分析脈象、舌象、面色及心胸部癥狀等外在的癥狀,就可以了解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與異常,并由此作出診斷,決定治療。
又例如,根據(jù)聲音的低微還是響亮,可以判斷肺氣虛還是不虛;舌色鮮紅還是正常,可以判斷體內積有熱毒等等。
人體是內部有著復雜聯(lián)系又不便于打開的暗箱,打開后就會干擾破壞原有的精妙狀態(tài),用“以表知里”的方法來觀察生命活體變化的過程,常可測知身體內部的大致聯(lián)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
細心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病了的時候,他們都能馬上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臉色就跟平常不一樣。其實,只要掌握孩子望診的方法,不但能看出病因,而且還能先知先覺,準確預防。1~3歲的孩子都還不會說話或者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感覺,要是大人也都不注意觀察并幫助自己的孩子,那他們該多無助啊。
佰脈通是專注于宣傳、推廣小兒推拿, 我們擁有強大的小兒推拿專家團隊,致力于把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寶庫中最彌足珍貴的小兒推拿推廣到每家每戶,致力于幫助0--12歲寶寶的家長,通過運用小兒推拿,提高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少生病幾率;增強寶寶的主動恢復能力,即使生病也可以少打針、少吃藥,少用抗生素,盡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