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樂天)4月9日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今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中國移動(微博)資費偏高有客觀原因,首先是中國移動寬帶發展晚,3G網絡是09年開始,目前占移動用戶比例僅30%,4G發牌不久,還沒有多少用戶,帶寬沒有那么寬時,平均每兆資費就相對高。
鄔賀銓稱通信資費的高低跟中國人均收入有關系。發達國家通信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4%,而中國占到8%,資費限制了中國很多應用發展。這里面要靠技術,也要靠政策等來解決。
當前虛擬運營商已發了兩批牌照,三大運營商紛紛公布合作伙伴名單及相關虛擬運營商政策,很多人對虛擬運營商飽含熱情。對此,鄔賀銓說,別指望虛擬運營商能大幅降低移動資費,畢竟虛擬運營商運營方需要租用移動運營商資源,資費高低關鍵還是業務給用戶創造什么樣的價值,否則僅靠快是不夠的。
鄔賀銓說,移動通信跟固定通信相比有約束條件,頻率是很大問題,沒有足夠頻率就很難建。中國移動網絡頻率是2.1Ghz,CDMA是800兆,兩個頻率差3倍,建網費用就要高3倍。中國城市人口密度是世界最高,中國是能源緊張、水資源緊張,中國頻率更緊張,頻率是不可再生資源,不能進口,解決移動網絡頻率資源是一個難題。
“發達國家把700M廣播頻率數字化后拿出來給通訊,中國廣播頻率數字化進程很慢。”鄔賀銓總結說,4G容易,頻率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