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天我國箱包出口形勢依然紅火,但在其背后隱藏著三大風險。成本的上升大幅減弱企業營業能力;以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去競爭國外市場容易引發反傾銷調查和遭遇貿易壁壘;國內箱包行業發展相對分散,沒有形成自主品牌。這些因素都不利于我國箱包產業健康發展。
首先,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因素影響,企業生產成本增長幅度較大。
目前箱包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有滌綸布和PVC、PU膜等,這些原料均產成于石油,隨著近年來石油價格暴漲,PU價格相比2002年上漲幅度以達到 50%,PVC、滌綸布以及箱包產品的輔材料,拉鏈、扣具等價格也比2005年上漲了5%-10%左右。各種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得企業成本平均提升20%左右,利潤的降低對箱包企業而言構成巨大的成本壓力。
其次,箱包屬于低技術、低附加值產品,更易遭受國外反傾銷調查和各種貿易壁壘的限制。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健康意識的增強,對箱包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在選擇箱包時更傾向于選擇環保、安全、輕便的產品。有專家分析,未來幾年我國箱包對歐盟出口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而目前我輸歐箱包產品的價格,幾乎是歐盟區外供應國中箱包價格最低的,甚至還不到印度同類產品價格的零頭。今年歐盟在一次提高箱包產品的安全標準,名為REACH的新的化學品登記、授權和評估制度開始實施,這一制度加強了對盟內市場化學品和含有化學品產品的控制,要求進入歐盟的箱包產品必須提供比現階段化學含量檢測更為嚴格的檢測證明。歐盟安全標準的提高不但對于箱包產品的出口帶來貿易壁壘隱憂,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檢測成本。
另一方面,我國的箱包產品出口仍然依靠低廉的價格擠占歐盟、美國等國際市場份額,過于低廉的價格很容易引發外國的反傾銷調查。事實上幾年前歐盟已對中國出口的箱包提出反傾銷調查。盡管最終我國企業勝訴,但仍存在著再次被采取貿易救濟措施的威脅。
再次,我國箱包產業沒有建立自主品牌,缺少系統化生產模式。
我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中,箱包皮革已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產品。目前我國出口的箱包產品大多屬于中低端產品,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較少,大部分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仿造的多,創新的少;大路貨多,自有品牌少,更多是以價格優勢在與國外行業競爭市場。在我國主要箱包生產、出口的4個省內已經有很大的箱包生產規模,但缺少整體的系統化生產模式,個體戶占有很大比例,與我國箱包行業發展地位不符,將限制我國箱包行業發展。我國箱包行業研發能力不足和產業不夠集中是導致行業發展風險加大的原因。
為此,我國箱包企業應不斷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增強企業的營銷能力,擴大出口渠道,進一步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逐步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的轉變,是我國箱包企業下一步必須要走的路,否則我們將始終受制于人,做國外買家的生產車間;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盡快扭轉箱包品牌嚴重缺失的狀況,打造一批在國內外叫得響的知名品牌,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同時密切關注國際安全、技術檢測標準,避免貿易摩擦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