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月份豐田汽車在華銷量大跌看起來是國人在民族情緒下抵制的結果,但這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豐田對于中國市場的遲鈍反應才是癥結所在。
豐田對中國消費者“傲慢與偏見”
前年,豐田在因為質量缺陷進行的召回行動中,屢屢把中國當作“真空地帶”。去年以來豐田在全球發起的大規模召回行動中,數度“忽略”中國。不少中國消費者質疑,豐田沒有給合理解釋和說明,全球召回獨漏中國難免讓人感覺對中國監管機制和消費者的歧視和輕慢,豐田再度陷入信任危機。
在國家質檢總局要求豐田汽車就全球車輛召回獨缺中國一事做出解釋后,豐田中國終于補發了中國部分車型的召回令,對中國消費者“一視同仁”。
以前豐田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和輕慢在近來這次中日沖突中被再次提及,這也是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中國是豐田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只有認真對待中國消費者,才能得到消費者的真正青睞。
改變態度請從產品開始
豐田汽車一直以皮實耐用作為賣點,但面對消費者多年的抱怨卻依然我行我素,這就不免讓人質疑豐田對中國消費者的誠意。
雷諾—日產集團的CEO卡洛斯戈恩2003年在東京國際車展上稱,中國汽車廠商在與外國汽車制造商合作在技術、經營管理的貢獻幾乎為零,潛臺詞是,我們肯與中方合作建廠,就是在誘人的中國汽車市場分一杯羹,至于中國汽車產業的能否發展,于我何干?這種傲慢的態度也讓日本車廠吝于對中國消費者拿出自己最好的產品。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看來,從以往經驗觀察,日本汽車企業相比歐美車企,在技術轉讓上往往更加保守。而在網絡上,關于“日本將淘汰技術輸往中國”的言論也非常流行。
標榜技術成熟的豐田,受到安全配置偷工減料、在召回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剎車門等種種負面新聞影響,實在難讓中國消費者對豐田心生好感。再加上在新車型引進上久久不見動作,銷量大跌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消費者是非常理性的人群,他們并不關心名稱的順序。中國人能不能進入豐田高層也并不重要,即使豐田在華高管中一個中國面孔也沒有,但是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和服務便能贏得市場,未見美國蘋果公司糾結叫“蘋果中國”還是“中國蘋果”,但其產品在中國依然熱銷,并讓一直躺在壟斷溫柔鄉里面的移動運營商們難得一見的展開市場競爭。
中國車市競爭激烈 豐田不進則退
在歐美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中國車市成了各家車企的必爭之地,通用、福特、標致雪鐵龍等各路豪強紛紛拿出新技術、新車型,自主品牌也在期望“屌絲逆襲”,反應遲鈍的豐田若想開疆拓土,必須收起遲鈍傲慢的態度,拿出讓中國消費者動心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