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保障房建設“大提速”的一年。根據住建部公布的計劃,今年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所需的1.3萬億元資金中,約有8000億元將通過社會機構,保障對象及其所在企業籌集。目前2011年即將過半,社會資金籌措難的“困境”仍較普遍。
與此同時,保險全行業可運用資金高達5萬億元。如何將這部分資金引入保障房建設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記者了解到,在首個險資投資保障性住房項目落子上海后,北京隨后也有部分保險資金進入保障房領域。而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的“下一單”則有望落子重慶。
部分險資
已介入北京保障房領域
“目前險資投資北京保障房建設只簽訂了50億元的投資。其他相關公司與地方政府正在商談中,最后的數額大小尚無定論。”據權威部門有關人士介紹。
“具體項目都在商談中。市場傳言有800億元險資要投資北京保障房,事實上可能沒有這樣大的規模”。一位北京大型保險資本運作公司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已經敲定的這筆50億元規模的保障房建設項目是由太平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起的,已獲得保監會的備案通過。
而包括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多家保險公司也都希望與北京市政府合作,在保障房建設領域實現突破。
公開信息顯示,保監會對險資投資保障房建設一直持積極態度。今年“兩會”期間,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曾表示,“支持上海試點險資投資保障性住房”。隨后不久,中國太保就率先推出“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賃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5月,中國平安與上海城投控股推出“平安—城投控股保障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募資不超過30億元,用于支持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設。
保障房建設不同于普通商品房開發,運營周期長,利潤薄,加上中央政府對于房地產虛高價格的嚴控和對土地政策的監管,使得地方政府在保障房資金支持方面壓力陡增。另一方面,由于保障房建設是由地方政府負責,土地劃撥以及利潤空間相對確定,對于險資而言,是風險可控、利潤有限的中長期投資品種,有一定吸引力。
因此,面對“十二五”期間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以及今年1000萬套對應的巨大社會融資需求,險資躍躍欲試。
收益率略低于銀行貸款
保險公司是商業實體,即便是投資保障房建設,也需要一定的投資回報。
記者調查了幾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大部分對項目收益率要求的底線是略低于目前銀行貸款利率,大約在5%-6%之間。
根據中國太保參與的北京保障房項目,收益率被地方政府統一設定為以五年期貸款利率為基礎下浮11%,按季結息付息。國泰君安保險業分析師彭玉龍推算,以50億元資金進入保障房領域的中國太保,年化收益率將在6%以上。
而中國平安在上海的債權計劃采用了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相結合的方式,即債務金額的50%按照固定利率6.4532%計息;另外50%則按照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下浮5.1%,浮動利率計息部分的年債權收益率不低于5.44%且不高于8.16%。
從我國宏觀經濟走勢來看,通脹壓力仍然很大。為了規避央行加息以及CPI高居不下帶來的收益率縮水風險,已經落地的險資投資保障房項目,普遍采取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浮動利率機制。
有專家認為,目前險資與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設的合作方面仍面臨一定困難,主要是雙方對于收益率還有分歧。如果政府能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險資進軍保障房的步伐可能會提速。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今年“兩會”期間建言,政府應對險資參與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給予一定的稅收支持政策,減免相關稅負,提升保險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他還表示,希望保監會將險資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劃歸基礎設施建設,按債權級別分類,允許險資通過基金、股權、債權等多種方式投資。
中國人壽集團前總裁楊超也建議,應由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牽頭,盡快出臺險資參與保障性住房投資及管理的相關細則,并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
據悉,保監會將根據險資投資保障房試點情況,出臺相關險資投資保障房的有關通知,解決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險資有望進入
重慶保障房領域
險資投資保障房屬于項目資本金投入,資金使用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因此,深受地方政府歡迎。
來自保險公司的信息顯示,由于重慶在保障房建設政策和配套設施等方面比較寬松,或將成為險資進入的下一個城市。
“有很多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向我們伸出了橄欖枝,其中包括與我們已經簽訂戰略合作的城市,但我們并沒有照單全收。”一家險資資產管理公司有關人士表示。
據了解,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政府無法拿出保障房建設的總體規劃以及資金來源、退出路徑。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價格方面談不攏。
“重慶不一樣,房地產價格控制得比較到位,相關政策措施也很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對于土地價格的話語權更強。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更安全穩健。”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近年來,重慶市大規模推進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2002年,重慶市成立了土地整治儲備中心,2003年在其基礎上成立了重慶地產集團,由市政府注資,建立了政府主導型的土地儲備供應機制。重慶通過工業結構調整、老廠搬遷、院校置換、舊城拆遷、征用農村集體土地等方法,已經儲備了十多萬畝土地。
另外,優良的項目也是吸引險資的主要原因之一。3月初獲批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明確,重慶與四川共享重大定位40個,在兩江新區、信息產業、汽摩產業、航運中心、三峽柑橘產業等方面單獨享有重大定位5個;明確涉及重慶的重大項目有83個,總投資約4761億元,包括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多個方面;明確重慶可享受的重大政策有40條。良好的發展前景和項目儲備,也使得重慶受到險資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