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專題http://www.chinahutong.com/taihushi/更多訪問
在園林中通常可以看見由一塊太湖石峰塊搭配些植物組成的景點,由于好的太湖石峰石難以尋覓,或囿于經濟等條件,也有用二、三塊或數塊形態、紋理、色澤、皴皺等近似的造型山石進行拼疊而形成石峰的,這種布石形式稱之為拼峰,這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置石形式。《園冶》云:“或峰石兩塊、三塊拼疊,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飛舞勢。或數塊掇成,亦如前式,須得兩、三大石封頂。須知平衡法,理之無失。稍有欹側,久之逾欹,其峰必頹,理當慎之。”因此在堆疊拼峰時,必須要按等分平衡法的原理,先確定重心,然而再由下向上,進行層層堆疊,其既要注意壓力集中于一點,使重量能左右平衡,又要講究造型,與獨塊峰石一樣,保持上大下小,并且要使左右有飛舞之勢,蘇州古典園林中比較著名的如獅子林的“九獅峰”、“三元及第峰”等。九獅峰是一組由太湖石進行拼疊而成的大型石峰,峰體俯仰多變,玲瓏多孔,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九只形態各異的獅子蹲伏其中,其堪稱為金華幫假山的扛鼎之作,這種用太湖石模擬動物造型的疊峰有人稱之為“堆塑”,意為猶如一種用太湖石進行抽象雕塑一樣。
在江南園林中,除了太湖石峰外,我們還經常會看到用石筍石、斧劈石等劍立來點綴或組合成假山小景的作品,其布置形式,或一峰單置劍立,或二、三組合成景。其要領:一是要選擇形體筆直似劍的石材;其次在組合上應講究主次分明、疏密恰當、聚而不靠、分而不孤、錯落有致,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中的春山石筍石配置。